近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第八届五次理事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及2025年分析仪器产业报告会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本次盛会不仅是行业的年度聚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指明方向的关键会议,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国产替代、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勾勒出中国分析仪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一、 核心议题:突破瓶颈,迈向产业自强
会议的核心焦点首先落在了国产分析仪器的现状与未来上。分会秘书长曾伟的系统性报告,回顾了国产科学仪器艰辛的发展历程,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产业面临的深层瓶颈,共识认为,突破这些瓶颈需从三方面着力:
1.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等“卡脖子”领域,必须实现自主可控。
2.提升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这是国产仪器赢得市场信任、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基础。
3.构建健康产业生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协同创新,营造有利于原创技术生长的土壤。
这标志着行业的发展重点,正从“从无到有”的数量积累,转向“从有到优”的质量飞跃。
二、 技术风向:AI赋能与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
人工智能(AI)与数字化是本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技术风向标,专家指出,AI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深度融入分析仪器的血脉。
1.智能实验室:AI技术能够实现远程协作、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乃至自主决策,极大地提升了检验检测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2.产业升级引擎:数字化转型被视为提升整个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它将仪器从单一的检测工具,升级为连接数据和智慧的节点,推动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三、 技术攻坚:核心部件与高端仪器成为突破焦点
在探讨具体技术路径时,会议聚焦于核心部件与高端仪器的自主研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产业升级不能仅停留在整机集成,必须向上穿透,攻克产业链上游的“堡垒”。这不仅是解决“卡脖子”风险的需要,更是提升产品附加值、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当前,行业正集中资源,力图在高性能色谱、质谱、光谱等高端仪器,以及其所依赖的高灵敏度探测器、精密离子源等关键部件上实现从设计到工艺的全链条突破,标志着中国分析仪器产业正向技术价值链的高端奋力攀升。
四、 市场拓展:新兴应用领域驱动增量需求
会议还深入剖析了驱动行业增长的新动能,除了传统的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生物医药研发、半导体与新材料检测、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等新兴应用场景正爆发出巨大的需求,这些领域对分析仪器的精度、灵敏度、通量和自动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更定制化的要求,正在倒逼仪器技术迭代创新,并为有能力快速响应的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增量市场,把握这些高成长性赛道的需求,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本次长沙会议成功绘制了一幅中国分析仪器产业的发展蓝图。在技术自立自强、智能化赋能、以及向核心技术与新兴市场深度开拓的三大驱动力下,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分析仪器产业将不再仅仅是市场的追随者,而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