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学仪器与进口仪器差距还有多大?何时能撕掉“低端”的标签?
点击量:6次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手中的国产仪器正悄然发生变化:从昔日数据不稳、功能不全的尴尬,到如今在部分领域直追国际顶尖水准的自信。国产仪器精度差、功能少,这曾是许多实验室对国产科学仪器的普遍印象。然而近年来,以安益谱Cassitrap 120K高分辨质谱仪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正打破这种偏见。

一、技术差距:核心部件之困

国产科学仪器与进口产品的差距,在核心零部件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高端仪器的传感器、芯片、精密泵阀、光栅、激光器、高精度电机等核心部件,严重依赖发达国家供应。这种依赖直接影响了国产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事实上,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国产仪器的性能指标如精度、灵敏度和检测限,与国际品牌存在明显差距。

国产仪器企业的优势仍集中于中低端产品,如基础型天平、pH计等。在高端领域(如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光刻机、高端质谱仪),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二、研发创新:短期见效 vs 长期积累

进口品牌如哈希、岛津等,凭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沉淀,在科学仪器领域积累了深厚底蕴。国际巨头通过数十年积累构建了严密的专利体系,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容易陷入专利侵权风险,自主创新空间被压缩。国内企业受市场竞争和资金压力影响,更倾向于短期见效的应用开发,追求短平快的仿制或改进,难以形成原创性突破。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但专利质量和原创性还略显不足,大部分是仿制优化。

三、产业链与生态配套:整体短板

国产科学仪器面临的不仅是单个产品的挑战,更是整个产业链和生态配套的不足。国内精密加工、材料工艺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满足高端仪器对特殊材料、精密零件的苛刻要求。高端仪器研发需要多学科交叉配合,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基础学科,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软件和算法也是国产仪器的短板。进口仪器通常配套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而国产仪器往往重硬件轻软件,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亦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口品牌由于跨国服务体系构建难度大,往往存在响应时间长的问题。

四、国产突破:高端领域进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国产科学仪器在高端领域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244月,安益谱推出了Cassitrap 120K四极杆傅里叶变换静电阱高分辨气质联用仪,分辨率高达12万,是国内首款超高分辨质谱仪。

五、市场认可:逐渐改变的偏见

随着国产仪器技术和性能的提升,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以众多国产企业,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政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监测领域赢得了众多用户的信赖。

国产仪器在价格定位上更具亲民性。以市场常见的COD测定仪为例,国产仪器价格区间相对较低,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价格选择。

六、何时撕掉低端标签

国产科学仪器何时能真正撕掉低端标签?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这个过程正在加速。

2024年科技部专项投入较十三五增长150%,重点攻关30卡脖子仪器,并要求政府采购国产仪器比例不低于50%。参考2020-2024年国产化率提升16个百分点的增速,如果保持同等增速,2025-2030年国产化率有望突破50%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强调:基础研究会产生大批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如何通过中试变成产品,再让用户评价,持续改进,变成世界顶尖产品。

国产光谱、色谱产品在核心指标上不断逼近国际顶尖水准。没有人知道完全撕掉低端标签需要多久,但每一个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每一次国产仪器在关键场景的成功应用,都在加速这个过程。

上一条:选择上海艾茵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五大核心优势
下一条:没有了
页面版权 © 2019 上海艾茵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